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12 17:16:23

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社交网站使用分为主动性使用和被动性使用;上行社会比较是指与比自己优秀或影响力更大的人进行比较,其动机多是为了自我提高或自我完善;社会适应即个体为了适应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变化了的人际关系、外部环境等,不断地进行心理和行为的调整,以便满足自身及社会的需求。本文分别阐述了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社会适应的含义、测量及相关研究,并整合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网站使用; 上行社会比较; 社会适应

一、文献综述

1.1社交网站使用方式及其相关研究

1.1.1社交网站使用方式的含义及测量

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SNSs)是一个能够让使用者在有边界的系统中创建公开或半公开的主页,允许与其他使用者分享、交流信息、浏览或转发他人的动态的网络交流平台,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服务(侯娟,田帅,孙鑫琰,谢思怡,曹庆勋,王小雅,方晓义,2020),例如国内最常见的有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国外常见的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指出,人们使用社交网站多是为了及时了解最新的新闻热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增进与朋友的交流互动。正常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主要包括发布自己的言论、上传照片、浏览/评论好友发布的信息。而先前研究发现,社交网站的使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包括自己主动发布动态、评论/回复他人动态等需要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行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则是只浏览他人动态信息而不发表言论的缺少与他人交互的行为(Qian Ding,2017)。对于大多数人或者说是大学生而言,她们更多的是在被动性的使用社交网站,将大部分时间用在“窥屏”、“潜水”上,默默地浏览他人的动态(丁倩,2017)。

社交网站使用方式的测量多为使用量表对其进行量化,国内常见的量表有丁倩(2016)编制的主动和被动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共9个题目,2个维度,其中主动性使用有5题,被动性使用有4题。采用Likert 5级计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主、被动社交网站使用的程度就越高。国外的如Gerson, Plagnol和Corr(2017)开发了一个包含 13 个项目的调查问卷,它反映了Facebook参与的三个层次: 主动社交、主动非社交和被动使用,但此量表并没有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