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用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应有之义。有效提问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愈发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搜集资料后发现,前人针对语用这一研究主题,主要从内涵、价值、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设计这一研究主题,主要从价值、原则、现状、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为语用视野下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语用; 小学语文; 课堂有效提问; 设计
一、有关语用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语用学理论的研究为国内有关语用学和语用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语用”一词源于“语用学”,最早出现于1938年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所著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他将符号学划分成了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这里的语用学主要研究的是“解释者和符号的关系”。之后有关语用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哲学范畴且侧重理论层面,在50-60年代得到了重大发展。如1955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美国语言学家赛尔在其基础上修改并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和会话的“合作原则”。[1]1977年《语用学杂志》的出版标志着语用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自此以后,语用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收获了众多的研究成果。[2]综上,国外有关语用的研究大多涉及语用学领域,即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展开,对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恰当的话语理解和表达提出了相关理论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除了语用学研究盛行外,国外对于语用教学也十分看重。例如日本的国语课明确指出“国语课是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的国语课”,并且将《学习指导要领》中“培养正确理解国语和适当的表达国语的能力”中的“理解”和“表达”调换了位置,可见对于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3]俄国的小学阶段以俄语课为主,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即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取语法知识,培养言语表达能力。[4]此外,美国也同样看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课堂上,美国教师十分注重大声朗读,认为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美国教师也比较关注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同伴互助、自我修改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5]可见,国外教学同样重视学生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这对国内更好地开展语用教学提供了些许借鉴。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有关语用学理论的传入,国内对于语用学的研究自此开始。刚开始主要涉及的是语用学理论层面的研究,如1980年,胡壮麟在其《语用学》一文中,对语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用原则等方面作出了阐述。[6]1987年何自然在其著作中对语用学的历史、定义等进行了介绍。[7]之后,众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用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尤其是在新课标颁布后,有关语用教学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涉及语用教学的内涵、价值、策略等方面。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