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一日活动中音乐元素的运用和建议文献综述

 2023-03-13 16:20:10

文献综述

(一)音乐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1.音乐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影响,音乐能发展幼儿的认知水平,也对幼儿工作记忆及任务转换的影响。

在《背景音乐对幼儿工作记忆及任务转换的影响》中提到,背景音乐对幼儿的任务转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对其工作记忆和任务转换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有无歌词对幼儿的工作记忆和任务转换都没有显著影响,但这和幼儿对于歌曲的熟悉程度有关。[1]有研究表明,熟悉的歌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不熟悉的歌曲能够促进记忆任务的完成。

2.音乐能增加幼儿的情感体验。

音乐通过声调的变化、节奏的展衍、旋律的运行来表达情感,它不受空间的造型和语言概念的局限,有着巨大的概括性和表现力,让幼儿容易理解并产生共情,同时,它能够同所有的艺术形式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互相沟通整合。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结合美术、绘本、表演等形式,对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做进一步理解。

3.对于新入园的幼儿,音乐能改善幼儿的分离焦虑,促使幼儿很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增加幼儿的社会发展水平。

幼儿教师通过音乐中歌声、旋律、歌词、配器和故事的吸引,分散幼儿在分离焦虑时的注意力,消减不良情绪。配合音乐作品,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通过趣味的音乐游戏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还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二)在其他活动中音乐元素对幼儿参加该活动的影响研究

在体育游戏中,音乐主要起到两种作用:1)伴随作用。即音乐在背景中播放,用来匹配活动情绪,使活动的环境更加愉快;2)信号作用。即把音乐的节奏或速度作为一种节拍器,用来调节运动的模式。音乐速度决定了一段音乐的快慢,是音乐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音乐速度会对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体力活动水平产生显著影响。有音乐时幼儿的体力活动水平比无音乐时高。这是因为音乐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减轻运动负荷,稳定运动心理。同时,快速音乐比中速、慢速音乐更能促进幼儿的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

(三)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教育的目的偏移。现在的幼儿园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幼儿教师通常会更注重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忽视、弱化音乐教育“审美体验”的目的。让音乐教育变成了幼儿社会体验的工具。

2.音乐教育的内容窄化。主要包括音乐体裁和内容的局限,音乐体裁逐渐以歌唱、韵律活动为主,打击乐活动次之,音乐欣赏活动最少。形成了趋于单一的教学内容。内容也唱选择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缺乏创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