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积分制考核实施情况调查研究——以杭州某小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3-03-13 16:20:45

新型“绩效”评价模式

——积分制考核使用现状文献综述及启示

摘要:本文首先对积分制考核的产生、定义、内容、方法和途径等理论进行探讨;然后综述了积分制考核在班集体建设、学生素质提升及人才培养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内驱力的发展及班集体的建设。

关键词:积分制考核;使用现状;文献综述;启示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将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学业负担情况等五大方面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基本框架,形成了科学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进行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同时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等要求。积分制考核作为一个量化考核方式,其考核所得的数据能直观地反映学生某一方面能力(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的增长情况,实时数据能让学生清楚自身能力所处水平,达到激励学生,有效调控其自身行为的目的。且相较于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质性评价,量化考核方式在丰富形成性评价方式种类的同时,教师通过该方式更容易对不同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所得数据和等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更为科学客观反映学生个体发展及在群体中发展的水平。

在过去的研究中,积分制被作为一种激励对象发展的手段和管理模式,常用于中小学、企业等。在企业中,按工作任务、员工承担任务中角色的重要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并赋以标准分值。考虑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工作质量积分=标准分值times;工作积分权重,积分权重=0.7 0.3times; (本人工作积分-本班组工作最低积分) / (班组最高积分—班组最低积分);工作数量积分=sum; (工作标准分值times;角色系数) 。某个员工最后的积分为:工作积分=工作质量积分 工作数量积分。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后对员工的工作做出评判。

将企业的绩效考察体系引入在校学生考察工作中有一定的依据,企业的绩效考察体系通常由考察主体、考察原则、考察指标、考察方法、考察程序、考察结果应用、绩效沟通等七个方面构成。

其中企业的考察主体为员工,在校生的考察主体则是高校在校学生。

企业通常的考察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严格原则、单头考评原则 (必须由直接上级进行考评) 、结果公开原则、结合奖惩原则、客观考评原则、反馈原则、差别原则等,这些考核原则,基本是在校生考察必须要具备的。

企业常见的绩效考察方法可以归纳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描述法等三种,在校生考察的传统办法,更趋向于描述法,但离规范的描述法操作还有很大距离。

企业的绩效考察程序是结合岗位设计进行的,不同的岗位,其考核程序、标准也不同。这一特点引用到在校生考察工作中,也可以进行很好的区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