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首先,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非常符合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得到形成,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手、眼、脑的协调。由此可看出,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而绘画是美术门类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通过绘画活动能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幼儿的美术作品不能以成人标准来评价。
目前,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现存的问题是,美术教育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依然普遍存在着提供范画的情况,让幼儿依葫芦画瓢,重视技能传授,忽略了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真正意义。正是如此,在我国,幼儿园应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创作表现和欣赏评议中,自由的表达内心世界。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情境教育
李吉林(2009)在其《中国情境教育建构及其独特优势》中提出情境教育突出了儿童发展所需的“真、美、情、思”四大关键元素,构建了将儿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独特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综合地在课程中体现出来。
情境教育对主体性意义世界的重建,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导致深刻的教育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导致对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与超越、现代教育学观的确立以及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2.幼儿美术活动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