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班幼儿深度学习的语言区创设及活动指导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07 14:57:23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首先,随着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课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幼儿园课程逐渐由重视“学科”向重视“活动”“经验”转变;由重视“教育者”向重视“学习者”转变;由重视“静态的知识”向重视“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转变。深度学习要求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强调幼儿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力求幼儿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一系列转变恰与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要求暗合,促进深度学习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实性需要。

其次,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对语言教育活动领域的划分标准,将早期阅读纳入了语言教育之中,并提出要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和学习品质的重要思想。因此,开展语言区域活动是尊重幼儿语言学习特点的最好体现。但是在具体的理解和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许多的局限与不足,所以语言区域活动的实施需要更先进的学习理论来完善。

同时,研究者在实习期间,恰逢幼儿园正在开展实施“游戏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研究者对此研究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查阅文献发现关于“幼儿园语言区深度学习”的研究寥寥无几,并且自己所在的班级虽然设有语言区,但在材料投放和活动指导等方面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如何创设语言区及活动指导从而促进中班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也是幼儿园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

最后,研究者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从小就喜欢阅读。遗憾的是,由于幼年时期家境贫寒,研究者曾接触、阅读过幼儿绘本材料屈指可数,造成幼年时代阅读的空白。但当研究者走进幼儿园,看到幼儿轻松自由的在语言区阅读各种精致的绘本读物时,研究者被深深的吸引。由此,萌发了对幼儿园语言区研究的兴趣。

(二)概念界定

1.深度学习

仇雅琳(2018)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中对其的定义即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来深度加工知识信息,建立多学科知识、多渠道信息、新旧知识信息之间的联系,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景中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

本研究所提及的深度学习是指幼儿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地、有理解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己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