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窗花》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3-10-07 14:57:28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1.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自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就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并在1990年6月13日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智力开发,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导下,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完善幼儿人格,同时美术教育也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也是培养幼儿特长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内容是经过专家、教师全新编制和科学安排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美术知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个性品质和身心健康诸方面全面发展。

2.美术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曾设想过,在未来社会,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美术教育的重点便是通过记忆美术常识和学习美术课本转化为能力。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传统的美术教学一般重视教学结果,教师大多只是单纯的在美术课堂讲授绘画技巧,临摹绘画,往往忽视幼儿在课堂上的创作过程。美术教学中剪纸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需要幼儿具备美术知识,并且还需要掌握剪纸的制作工艺,这就使得幼儿必须培养美术创作技能,这些都是基于美术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

(二)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1.幼儿园美术活动:幼儿的美术活动,从美术角度来讲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从教育角度来讲是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幼儿园美术活动,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幼儿园美术活动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过程,使幼儿能按照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