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缘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同时也提出了社会领域的教育要求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明确指出,教育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生活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幼儿的学习也应该来自生活。幼儿对生活中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由此可见,幼儿的社会学习也是离不开生活,幼儿园也应当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体现在幼儿园的社会教学活动中。
现今,二胎政策已全面开放,家有二宝是幸福家庭的又一标志,大多幼儿中有弟弟妹妹的也不在少数,笔者在与幼儿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幼儿们与弟弟妹妹之间的相处却并不很愉快,这让家长很难办:本能地呵护了二宝,会让大宝嫉妒、委屈的心理更甚;任由大宝开心,又可能会让他误伤了二宝。在两个孩子之间爱的平衡成了家长们必修的又一课题。于是,我选择了《你们都是我的最爱》这个绘本故事,帮助幼儿感受父母对孩子的一视同仁,知道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体验到家庭的温馨快乐、美满幸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当前幼儿教育中面临许多问题,包括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幼儿园办园理念与家长要求之间的矛盾,忽视幼儿的个性,幼儿教育形式方法单一化,不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全民族幼儿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也需要借鉴一些先进的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成果实践可以作为借鉴,使幼儿教育中能关注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另外,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幼儿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弥补幼儿社会教育理论研究上的欠缺。尤其在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方面,现有研究更多的关注于发展心理学,而忽略了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生态学对幼儿社会教育的理论支持,文化人类学从文化的角度为幼儿的社会教育提供必要性的证实,社会生态学则从环境的角度为幼儿社会教育提供原理性的启示。论文在探讨幼儿社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阐明幼儿社会学习的四大基本原理,即观察学习、行动学习、体验学习和情境学习。
2.实践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