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教师个人的成长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师的生活状态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关注程度还不够,存在着不能正确理解教师职业的误区。对小学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只看到小学教师的清闲,而没有理解教师的压力。同时,在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职业倦怠的倾向。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生活
哲学家狄尔泰看来, “我们这一代, 要比以往受到更大的推动去试着探索生活的神秘面孔, 这面孔嘴角上堆满了微笑, 但双眼却是忧伤的。 ”在汉语语境中, 生活包括四层含义:①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②进行各种活动;③生存;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生活是人这一生命体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它具有以下内涵: 第一, 生活与人有关。生活只能是人的生活, 只有人才有生活, 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只是生存或存活。马克思曾言: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 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第二, 生活是人的生命动态展开过程。因为人的生命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 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性存在, 这种动态的生成实质上是人的生活过程。第三, 生活是生命体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生活在本质上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四, 生活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 它不局限于日常生活, 而是涵盖着人的一切活动领域。既包括物质生活, 也包括精神生活; 不仅包括衣食住行、闲谈杂聊等日常生活, 还包括社会再生产和精神生产等非日常生活。第五,生活是生命个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自由意志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失去了自由意志, 就失去了人之根本。实质上看, 生活是人的能动活动, 是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的活动。
2.教学生活
目前在理论界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教育生活 ( 包括教学生活) 就是教育活动主体通过教育活动能动地摄取和展示生命的存在和活力, 获得和体验到生命的感觉、意识、情趣和价值, 满足自身的教育需要, 实现自身与外部环境的教育平衡, 积极、全面地再现、参与、创造和享有社会生活的过程。 第二种观点认为, “教学生活是人们主动建构起来的社会生活”,“它不只是个人主观的、偶然的生活, 而是蕴含着客观的社会主题,反映着社会的客观现实”。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生活是一种精神生活,通过这种精神生活引领学生的发展, 引领学生追求世界的真、善、美的活动。教学生活是教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 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 以及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 具有为我性与我为性、理性与非理性、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等特点。教学生活既不同于日常生活, 也不同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其他社会生活, 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 有其特殊性 。
3.叙事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