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 (一)研究背景
习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文化是国家和名族的灵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华夏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基因,传统文化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现如今,幼儿虽然可以在电视中、手机中观看传统文化的表演,而在生活中能接触到或者是去参与到传统文化的表演中去的是寥寥无几。双簧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之一,也是一门舞台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双簧大多是成人表演的节目,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的了解很少,将传统文化双簧搬入课堂,和幼儿园艺术教育相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二)概念界定
1.传统文化
本研究主要从采用了王惠然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1]提出的观点,她认为: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词、曲、赋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2、双簧
百度百科上将其界定为:“双簧”有两个解释,一个是管乐器中有双簧片的一种,常叫“双簧管”;另一个是中国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人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笔者在此研究中将其界定为:由甲乙两人表演,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型、做形体表演,称“前脸”。乙在后说唱,称“后背”,两人合二为一互相配合的一种表演形式。
3、艺术教育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