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刚踏入社会的青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进行碰撞,是坚持守护着自己的“乌托邦”,还是向现实让步?在视觉文化传播愈演愈烈的趋势下,以日常生活作为创作素材,以城市青年作为表现对象,在合理的艺术加工下将这一现象融合在影像中,越来越被大众青睐。这种借助视频短片形式,展现真实生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纪录片,就是借助声音、画面、文字等来还原城市青年身上的梦想和现实碰撞的真实,并在短时间内用这种真实打动观众,引发思考。
-
中国纪录片研究现状
纪录片作为影像艺术的一种,其表现性和包容性显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具魔力。它试图用镜头语言叙述,强调声画时空现场的高度统一和无痕迹的剪辑,来还原人物事件所经历的最真实的时空现场。从1980年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得到启蒙,到中国自己出品的《舌尖上的中国》连续三季获得成功,中国纪录片已经在前人的革弊布新中发展地相对成熟。而正是纪录片所一直追求的真实直接,促使创作者能够切身去了解、感受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传播者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更大程度上,能够带给观众更大的参与感和思考空间。
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1]2012年CCTV出品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收视成绩堪比BBC纪录片,平均收视率达到0.5%。它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讲述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舌尖上的中国》执导人陈晓卿在接受访问时说,“这就是个吃的节目,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而且介绍的都是特别浅显的吃的东西”。[2]随着第一季的热播,在《舌尖上的中国》亮相过的上海三阳南货店,纵使在淡季销售量也不断上升。热播期间,大众掀起了一股“美食潮”。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诉求重点集中在对人、事的真实阐述和描绘中,更多通过对人、事的题材选择来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技术和传媒产业的发展,纪录片的创作、传播都更加自由。这种自由,可以带给观众更逼真的时空现场体验,更大的想象空间,引发大众对自己、对未来、对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