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的小学生态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文献综述

 2023-03-12 17:15:53

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

生态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摘要:笔者梳理了国内外生态教育的发展脉络,理论研究,目标研究以及实践研究等,通过阅读文献的知识也对STEAM和生态教育的整合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生态教育; STEAM理念; 生态素养;生态意识;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生态教育发展的概述

国外生态教育发展脉络

生态文明兴起于国外,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在《寂静的春天》[[1]]中第一次敲响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危机认识的警钟,掀开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的序幕。随后的1972年,罗马俱乐部拿出《增长的极限》[[2]]研究报告,此文的发表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坏境污染的反思,进一步惊醒 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与认识,带动了一时的生态研究、运动热。同年, 7月3日至2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举办了由33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该次会议进一步提到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同时也呼吁大家共同保护环境,一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同时首次把“环境教育”的名称确定了。在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相关的生态环境教育讨论大会。其主要确定并且颁布了十分有名的《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规模框架》。这个系统框架具体描述了环境教育的目标:“①全面认识到同时关心城乡地区在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具有的关系。②为所有人提供机会同时获得了一定的保护。”在1980年10月,全球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德国柏林举办了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这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说明了环境教育的快速成熟,同时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开始。

国内生态教育发展脉络

中国的生态文明教育先后经历了环境保护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三个阶段,纵观生态文明教育近 50 年的发展和革新,这项教育事业的主体由单一发展到丰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