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话语分析及其在政治演讲中的实践应用——以《我有一个梦想》和《我们将何去何从》为例文献综述

 2023-02-23 22:55:09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的依据:

(1)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大众语篇的分析中,特别是政治语篇、新闻报道等。在分析方法上,批判性话语分析坚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通过观察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历史背景,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2)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是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其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和《我们将何去何从》慷慨激昂,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呼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尝试研究这两篇著名的政治演讲,通过分析其概念功能、交际功能、语篇功能等方面,揭示隐藏在语言中的意识倾向。一方面,可以更加准确、透彻地理解这两篇演讲,以及运用相同方法了解其他政治演讲的内涵;另一方面,分析演讲者如何利用不同的语言手段达到向公众提供信息、劝诱听众、控制听众的意识形态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读者对话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研究现状:

批判性话语分析自诞生以来,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外代表人物如N.Fairclough、R.Fowler等通过不同分析角度、不同理论方法,推动了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繁盛;国内学者也对此广泛关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成功颇丰,进步明显。学者们不仅介绍批判性话语方面的著作和发展现状,还关注其在大众传媒、新闻话语、教育、政治语篇、性别歧视、广告话语等领域的应用,为文本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在近几年研究成果中,具有较强意识形态特点的新闻如美国媒体涉华报道、领导人演讲如奥巴马就职演讲等的分析比重较大,且多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及物性、情态、分类、转换等角度分析,这也对本选题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参考。

三、研究内容

(1)研究重点

本选题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着手,借助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对马丁路德金的两篇演讲进行总结分析,并加以说明解释,重点说明了语言如何反应意识形态并对听众的意识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深化对批判性话语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和运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