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和《超新星纪元》中探究孩子人性本恶的探究手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0 23:01:0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1.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蝇王》和《超星新纪元》两本书穿越了历史的长河,都是逻辑和想象对于现实的批判和揭露,以前的科幻为了吸引一些读者和大众的眼球,人们总是喜欢给各类文学作品贴上科幻的标签,除了《一九八四》,《蝇王》是被贴上最多科幻作品的标签。《蝇王》是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创作的长篇小说,而相对于《蝇王》的创作历史年代,《超新星纪元》则显得更加“年轻”和“稚嫩”。由中国最伟大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着笔的《超新星纪元》创造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中,孩子们对以往成人心目中纯洁的儿童形象进行大胆的反叛和颠覆。在这个由孩子管理的世界里,各种社会秩序失去作用,世界各地爆发战争,孩子们进行肆意妄为的厮杀和战斗,将战争的武器当做自己的玩具......

相比于《蝇王》,《超星新纪元》中所描绘的世界背景要更加广阔,前者是一个只有孩子的孤岛,而后者是整个世界失去了成年人,全部由小孩子管理。为了达成这个只有孩子的世界这个基本设定,刘慈欣选择了超新星的辐射危机,进而引出了孩子的三大缺陷——缺乏领导力,缺乏专业技能,缺乏综合知识。这一设定在本质上是宏观的,但同时也是相对不好写的,因为描写人性必须要做到细腻,突出强调个人的心理活动历程,一旦基数过大,难免会出现泛泛而谈的情况,并且公认的,刘慈欣在作品结尾的地方显然文笔有些飘散,交换了国土后,下一个场景就直接到了火星。虽然孩子的战争没有在本土进行,不需要进行恢复和重建,但是在经历了战争后的孩子们很难从疯狂的状态中走出来,这些内容其实都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而《蝇王》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些问题,将范围缩小在一个孤岛,且很好的利用了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借由孩子的天性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两篇小说相对而言结局虽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但也基本有了一个乐观的归宿。《蝇王》中一行人离开了孤岛,而《超新星纪元》小孩在战争过后,最终移民火星。这也表达作者虽批判小孩的内心丑恶,但也尚存一丝对于孩子的宽厚包容......

戈尔丁作品《蝇王》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揭示人性恶,强调人的天性中潜藏着不可克服的恶意识,这种意识会不断膨胀,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蝇王》的主题思想:即在承认人性恶的同时,呼唤人性中善的回归。由于赎救主题的存在,人性恶主题的揭示又在辩证的意义上逆向地指明了人性趋向至善、人类精神获得拯救的道路。而《超新星纪元》中刘慈欣描述了一个没有规则束缚的世界。探究了如果在没有游戏规则,没有到底束缚,只有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世界觉得好玩,不会有任何怜悯之心。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破坏看到的一切,不会有任何负罪之感,同时也没有任何责任。

本论文即通过比较两本著作对于孩子天性本恶的探究手法,得出“孩子的内心存在一头狂暴的野兽,需要秩序来加以诱导走向光明”的结论意义。

2.采用的研究手段:

现在看来,将《蝇王》视为科幻作品还是有些勉强,但是《蝇王》和《超新星纪元》中对于孩子人性的挖掘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篇论文将着重比较两本著作中对于孩子人性本恶的描写书法,从各个方面比如故事背景,人物塑造,情节设定等比较两本书对于小孩内心丑恶的挖掘,相比较而言,蝇王的对于小孩子的丑恶挖掘得要更为深刻和黑暗,而超新星纪元里面主要还是反映小孩的无知,缺乏认知感而所做出的错误行为。主要从人物塑造方面入手,包括超新星纪元里面的只要角色华华的外貌,细腻的心理活动,环境氛围等。还有蝇王拉尔夫,猪仔等相对富有责任感的孩子的悲惨下场等反面叙述没有秩序后的小孩的内心丑恶等。在深刻挖掘小孩天性的手段上面,《超新星纪元》来的更加直接,但是深度广度上面缺乏一定的发人省心,刘慈欣本人也曾说道,《超新星纪元》本质上是自己早期时候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思维上的天马行空,主要是对独生子女的娇气,爱玩,不爱学习,自私等坏毛病进行抨击。《蝇王》则来的猛烈的多,威廉·戈尔丁通过深刻刻画小孩细腻的心理,捕抓幼童邪恶的天性,各种意象都具有相应的讽刺意义,通看全文,作者主要利用了反讽的写作手法,直击读者内心,起到发人省心的作用。

论文主要是对两本著作的比较,这一比较渗透在作品的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故事背景,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推进,意象的设定,语言风格等多个方面。同时,参考各类相关书籍文献,分析研究,对比研究和研读归纳研究等。

  1. 论文参考文献(不全):
  2. 论《蝇王》的后现代叙事策略[D]. 李文秀.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
  3. 论威廉·戈尔丁早期小说“恶”的主题[D]. 龚名扬.暨南大学 2012
  4. 反讽在《蝇王》中的运用[J].董亚楠.长江丛刊 2019
  5. 工具理性批判——威廉·戈尔丁的《蝇王》[D]. 秦玲.西南大学 2011

  1. 《蝇王》的叙事策略研究[D]. 宋月秋.中南大学 2011
  2. 论《蝇王》的“恶世界”建构[J].张萌.文学教育
  3. 刘慈欣小说中的技术乐观主义与工程思维 [杨琼]. 中国文学批评 2019
  4. 刘慈欣科幻小说研究[D]. 高志立 延边大学 2014
  5. L.J..SUPERNOVA ERA[J].The World of Chinese,2019(06):82.
  6.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建构[D].窦芳芳. 辽宁大学,20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