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与发展现状
19世界末20世界初的美国逐渐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空前绝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不少冒险家和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寻找金钱和幸福。但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了城市和农村的两极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各种弊端也逐渐暴露无遗。人们的梦想和现实发生了冲突,严酷的社会现实幻灭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梦想。西奥多德莱赛根据自己长期担任记者时对当时城市生活的了解和积累,结合他在芝加哥和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大量阅读巴尔扎克、哈代、斯宾塞等人的作品所得到的启迪,在一九〇〇年三月完成了《嘉莉妹妹》的初稿。
德莱赛深刻的分析了十九世纪的美国打工妹嘉莉如何在贫穷的边缘上挣扎的奋斗历程,进一步揭示嘉莉妹妹在内心无尽欲望的驱使下,是如何走向堕落的深渊。《嘉莉妹妹》自问世以来饱受争议,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这部小说多被认为是不健康的,有些人认为它大肆宣扬道德沦丧和败坏。另一方面,则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真实、敏锐、毫无偏见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对其持赞赏态度,并充分肯定了它的艺术地位。随着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嘉莉妹妹》也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见解。该作品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比较真实地揭露了20世纪初人们狂热的追求美国之梦的悲剧事实,揭示了驱使人们享乐却最终幻灭的本能主题,说明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会有真正的幸福。
笔者通过一系列现实人物的故事去揭示美国社会的残酷现实,正是这种通俗自然的写法,才使这部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流传后世,进入世界文学名著的宝库之中。
二、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嘉莉妹妹》传入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国读者对《嘉莉妹妹》的阅读感受也随着中国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飞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九十年代中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促使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贫富差距。城市和农村共置使中国社会呈现一幅现代化以及农业时代风貌并存的图景。在发达城市中,随处可见广告和商品的泛滥以及各大高级酒店灯红酒绿的生活情境;但在二线三线城市中,到处是灰色调的环境。城市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的居民在感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处于社会边缘的农民群体却始终以辛勤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于是,中国出现了许多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的现象,他们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存处境,获得成功。直至21世纪的今天,这样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中国的社会现状与德莱赛生活的那个时代特征颇为相似,像嘉莉妹妹这样的外来妹越来越多。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都市化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许多人向往城市的繁华喧嚣,盼望着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不少人却在追求都市的繁华景象中丧失了自我,都市里的喧哗热闹展示给人们的并不是高尚的生活,而是浮华奢侈的生活。因此德莱赛在《嘉莉妹妹》中说道,一个女孩子十八岁离家出门,结局只有两种之一。要么遇到好人搭救而越变越好,要么很快接受了大都市道德标准而越变越坏。这里所说的大都市道德标准指的就是道德的沦丧,比如女性的贞洁与忠诚,比如朋友妻不可欺的传统道德,比如受欲望或金钱的支配等等。
今天,像嘉莉妹妹这样的外来妹人员的存在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或许他们有着比嘉莉妹妹相对好一些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高一些的受教育程度,但也不能避免他们当中有人不因受欲望或金钱的支配而迷失自我。因此,在接下来的论文写作中我主要想谈论嘉莉妹妹美国梦幻灭和道德观沦丧的现实意义,我们能够从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什么样的启示,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我将尽我所能解答以下这两个问题:
1.造成嘉莉妹妹扭曲美国梦以及道德沦丧的原因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质量”与译者身份:关于母语对译文的影响文献综述
- An Ethical Literary Analysis of Amelia Sedley in Vanity Fair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名利场》中艾米莉亚·赛特笠的形象文献综述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exical Richness between Advanced English Textbooks and TEM-8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xts 《高级英语》教材与英语专业八级阅读测试词汇丰富性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ilm Sub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Taking Hi Mom as an Example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分析—以《你好李焕英》为例文献综述
- The Illusionary Love and an Unfinished Dream — An Analysis of Hope in The Ghost Writer文献综述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Senior High School文献综述
- 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a’s Coverage of the Grand Canal of China文献综述
- Allen Poes Ambiguous Attitude towards Women Reflected in Ligeia 从《丽姬娅》看爱伦·坡的复杂女性观文献综述
- 论《北回归线》中的恶托邦思想 Study on the Dystopian Ideology Reflected in Tropic of Cancer文献综述
-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的研究——以纪录片《野性巴塔哥尼亚》为例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Documentary Sub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Approaches——A Case Study of the BBC Documentary “Wild Patagonia”文献综述